亦静亦动的传统居住空间
对传统居住空间的热爱,是中国人祖辈传下来的记忆密码,并根植入血液。尤其在当下,人们身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对这种文化的思念愈加无法抑制。眼前的这个家,主人与设计师一起,凭借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将空间解构成一个个独立又相融的小景,稍一转身,便有惊喜。这种居家状态让人欣喜,亦静亦动,随心所欲,可以时而冥想,时而放空,时而泼墨作画,时而沉醉在古旧家具的风情里。置身其中,方可明白一个家,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铭记。
作为别墅的空间载体,中式文化在这个家居空间中的铺陈拥有了充裕的设计张力。进入客厅,挑高的结构让视线可以自由的游走。素白的墙面与或深或浅的中式家具勾勒出舒适的画面,两根从五、六十年代工厂中拆下来的长达七米的的原木梁作为沙发背景墙的主要构架,并延伸至吊顶区域,建筑的立面造型元素延续到了室内,产生了空间的默契。在这个框架中,一幅大尺寸的国画装点在墙面上,留下安静雅致的气息,耐人寻味。客厅中心位置的中式桌椅组件,沉稳而大气,衍生 出落地生根的力量。在这样的空间气场中,上下左右的通透布局以及窗户的适时布置,起到了缓和的作用,让空间有了婉转的余地。
电视背景墙由灰砖搭建,精美铜雕的旧门扇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硬朗的材质与精美的纹理携映成趣,并在新空间中继续展示着它们的魅力。墙面的背后是一个饮茶区,中式的茶几、器皿搭配上蓝白的扎染布,显得贴切,具有亲和力。茶室周边的画作以及博古架上的小物件将浓郁的中式意味铺洒在这方空间中,并形成一个个焦点。这些焦点,并不令人感觉生硬,而是派生出一种生活的气息。在一楼的空间划分上,设计师将中式的落地长窗作为主要的隔断元素。放置在了楼梯边,作为护栏;放置在玄关处,作为屏风;放置在茶室中,作为墙面。而从老建筑拆除下来的匾额、花板等构件则随意安置,独立成景。
鉴于客厅区域的结构特点,设计师在二楼的书房靠窗位置设计了一个美人靠,既可作为书房的休闲区,也实现了与一楼大厅的互通有无。在美人靠上往下看,眼前的场景或许会让人产生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不同的视觉层次在周边分布不同的节奏,时而顿挫有力,时而轻拂笔尖。
位于二楼的客房设计成“炕”的形式,在延续中式形态的基础上,将闲适的生活姿态潜移默化地展示出来。位于三楼的主卧则让飘窗位置成为空间的一个亮点,落地长窗分布左右,鲜明地界定出这个功能区域。窗帘的色泽与长窗和谐统一,自身的纹理则彰显出华贵的气韵。设计师抓住了它们的神与形,一并糅合在这个卧室里。一个家的味道渐渐弥散开来,这不仅是视觉的美感,更是种身心的愉悦。
除了内部空间的精彩风华,设计师在建筑的外围改造上也颇为用心。原有的后门厅被扩展成门廊,坐在中式长廊上赏院中水景,是种很古意、雅致的享受。在设计师的理解中,家不是作秀,而是为心灵而设,为舒适而设。那些来自各地的传统玩意儿汇集在一起,演奏着交响曲,或和谐,或冲突,但不变的是人们对于中式家居生活的美好希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