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木坪写意
一
大同,因盛产楠木,而得名楠木坪。楠木材质黄褐,略带浅绿,纹理倾斜或交错,花纹美丽,顺着纹理分布排列着有序的“金丝”,又称“金丝楠木”。相传,金丝楠木“千年不腐,万年不朽”,香味高雅、清新、幽远,经久不散,千年不败,因而深受历代帝王“宠爱”。从秦始皇用金丝楠木建造金碧辉煌的阿房宫,到康熙皇帝将承德避暑山庄的淡泊敬诚殿用四十八根金丝楠木大柱顶起,从皇宫的龙椅宝座到陵寝内的棺木灵柩,金丝楠木一直为历朝历代帝王所钟爱。洪武年间,大明律即严格规定,金丝楠木为皇家专用,并一直沿袭到清朝。也许,当年楠木坪的金丝楠木,也曾顺着呼啸的金沙江运往京城,成就了皇城故宫的栋梁。
因了楠木,楠木坪得灵气于山水;大同得福气于楠木,也就大福大贵了。
二
阳春三月,怀揣春意,走进楠木坪寻春访古。从县城出发,沿金沙江顺流而下。经过桧溪在细沙的八战地便与素有“国道博物馆”美誉的213线会合了。这里曾是云南入川进入中原的要道之一。穿过细沙阳堡村再往前,还在山脚下,远远地,便可以看见挂在天边的大同古镇,安详而凝重;村口,学校门前那株参天的百年金丝楠木,彰显着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和楠木进京的荣耀和辉煌!
古道悠悠,岁月苍苍。茶马古道,忠实地记录着楠木坪的前世今生。辛劳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浇灌了一条名曰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走出了一条传播文化火种的文明之路。
如果说,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那么,昔日的楠木坪,该是无数的马锅头和他的马帮们每一次生死体验之旅的一个驿站。老新场的古桥、火烧桥的残碑、燕子岩的驿道、堰塘湾的石刻和古寨……所有这些,该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三
昔日的茶马古道,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那些对远古挥之不去的记忆,早已凝炼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楠木坪的变迁,便是这种创业精神的再现;大同新村的崛起,便是大同人为之骄傲的见证。
宁静是古道的灵魂,楠木坪长长的青石板街,静静地依偎在青山的怀抱中,白墙黛瓦,雕檐画栋,质感很强的新村,依旧让人感受到一份浓郁古朴的历史文化气息,村东头那幅茶马古道浮雕图,仿佛在述说楠木坪的过去,述说昔日的喧嚣繁华,述说古镇曾经的风云变幻和潮起潮落。
楠木坪,是恬静的;大同的夜晚,是柔美的。走进楠木坪,我用脚步丈量茶马古道,我用镜头收藏大同,我用笨拙的笔头记录大同。徜徉在静静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古街小巷,空气是温润的、躁动的,廊檐下、家门口,乡亲们三三两两喝茶聊天,惬意地谈论大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走在楠木坪熟悉的青石板街,我仿佛听到了久违的马铃声,又闻到了丝丝缕缕的岗茶香。楠木坪的古街小巷,犹如城市的血脉,我在这脉管里穿行,游走四季的繁华与凋零,透过散发漆香的花窗,谛听细碎的家长里短和喜怒哀乐!
四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古道茶香来。告别记忆里曾经青苔斑驳的瓦屋,在清新淡雅的墙体画廊,品味时光的流逝,品味真正意义上的大同。小巷里的茶香弥漫,慢慢在春夜的温馨中消融,那种微醉的茶香,让人熟悉,让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回味和感知,让人可以心满意足地留香而归。
来过这里的人,无不为楠木坪的变迁感慨。如今,走进楠木坪古朴、别致而又神奇大同古镇,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古道,聆听农家小院和谐与温馨,沐浴二十四岗和煦温润的山风,我们依稀听见早已远去的清脆的马蹄声,昔日的繁华与喧嚣怅然已逝,崛起的大同新村,见证着茶马古道的兴盛与繁华,见证着大同天翻地覆的历史变迁,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与兴衰。
“细沙古道茶马飞歌流雅韵,大同新村人文溢彩沐东风”。走进楠木坪,醉在大同古镇,正在声名鹊起的大同新村,但愿你曾经拥有的宁静致远亘古常在!
- 上一篇:江西省永新县多措并举打造楠木特色产业
- 下一篇:楠木馨香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