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室内陈设:家具搭配的艺术
室内陈设是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非常经典的陈设格式,直至今日这股复古之风,仍被人们不断效仿、还原。本文将从明代和清代的不同陈设风格出发,为您简要剖析古代家具搭配的艺术。
室内陈设是个大课题。自人类脱离混沌状态,开始造屋建舍的那刻起,室内陈设便始见雏形。而后,自夏商周以至明清,室内陈设也随朝代的变迁发生着改变。说起来也有趣,当室内陈设这一课题,由古代时空徐徐走到今天,褪去了家长里短的日常气息后,不由分说地成为了一面穿越过去的镜子,照出了古人的生活面貌。
室内陈设,这四个字点明了与古代建筑的关系。而宫殿苑囿、平房瓦舍,如此多的建筑形态,它们的室内陈设又各有各的不同。所以,仅凭数千字文章便要详尽其中全部,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笔者能做的只能是撷取其中一二,作力所能及地阐述,而这一篇便首先从第宅陈设谈起。
明代:清新宜雅,落落大方
所谓第宅,当然不是茅屋草舍,相比之下,它更接近于府邸的概念。古代住第宅之人非达官显贵,便是名门商贾。仔细想想,若是寻常百姓家,讲究室内陈设也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某种程度上,第宅称得上陈设艺术的底线,往上有规格更高的皇宫御苑,往下则是另一种市井百态的人文景观。
我国自古是一个重“礼”的国家,尤其在“上层社会”,礼的表现更为重要与直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可以看出,孔子将“礼”放到了“立人”的高度上,而礼的又一重要性表现是:当礼崩乐坏,大到国家,小至家庭,就必然发生坍塌。《红楼梦》里四大家族的没落,不断伴随着“礼崩”的情况发生,这可谓文学体系内的一个参照。
礼,作用于室内陈设上的表现便是在椅凳装饰间建立起一种视觉上的秩序,对于这一点的最佳诠释便是时祭仪节的陈设以及家宴的陈设。明《大明会典》有这样一段记载:“设高祖考妣位于堂西北壁下南向,考西妣东各用一桌一椅而合之。曾祖考妣、祖考妣、考妣以次而东,皆如高祖之位,世各为位不相连属。别设旁亲……袱食位于东西壁下……设香案于堂中,置香炉香盒于其上……设酒案于东阶上,别置桌子于东阶上,设酒注一,酹酒盏一盐碟醋瓶于其上。
火炉汤瓶香匙火筷于西阶上,别置桌子于西,设祝版于其上。设盥盆悦巾各二于阼阶之东。又设陈馔大床于东。”于此,不难窥探明代祭祀之时对于陈设的严格要求。而且,一旦形成规矩往往不容随意更改。
相较于祭祀,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个性化更明显一些,具体情况在《遵生八笺》和《长物志》中都有所记述。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一。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一,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斋中永日据席,长夜篝灯,无事扰心。”
上两处均出自《遵生八笺》。不难看出,此书室所置家具呈现简洁疏朗之态,长桌、榻床、床头小几、六笋凳、禅椅、榻下滚脚凳,给人清雅脱俗之感。笋凳即竹凳,禅椅是坐面宽阔有靠背可以趺坐养性的大型椅子。这类椅子形制清矍,骨风雅然,一般不成对。滚脚凳是脚踏的一种,有养生之用,《遵生八笺》有解:“今置木棍,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枨镶成,中分一档二空,中车圆木两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涌泉受擦,终日为之便甚”。
借此,不但能体会到明代文人的“小清新”情怀,也可看出爱好养生亦是文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一个表现。这是书斋,再看卧房。
“卧室,地平、天花板虽俗,然卧室取干燥用之亦可,第不可彩画及油漆耳。西南设卧榻一,榻后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炉衣架盥匜厢奁书灯之属。榻前仅置一小几,不设一物。小方杌二,小橱一以置香药玩器。
室中清洁素雅,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矣。更须穴壁一,贴为壁床以供连床夜话,下用抽屉以置履袜。庭中亦不须多置花木,第取异种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灵璧英石伴之。”
这是《长物志》中对如何布置卧室的一段描述。卧榻、小几、小方杌、小橱,再置些香药玩器,不求“绚丽”,但为“清洁素雅”。总的来看,无论是书斋抑或卧房,明代皆追求疏朗之风。这一点,正是明代陈设艺术的核心,就连明代的宫殿陈设,也依然遵循此法,不仅桌案椅凳陈设疏朗,几案上的摆设也不多。
这里介绍了明代的书斋与卧房,其实,明代的宫殿、衙署、亭榭、佛堂等也各有不同的陈设特点,或以后再文撰述。
清代:程式分明,偶有破格
清代的室内陈设基本沿袭了明代的格局,但随着保守之风日盛,陈设的格局渐囿于程式化的窠臼中,从而衍生出一些常见于古装影视作品中的典型格局,清代的大厅陈设,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红楼梦》中的两处描写:
>> 清代家具内饰照片
“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进入堂屋中……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隋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盘。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穿堂即是过厅,过厅中放置屏风,大厅里一张大案,地下两溜十六张交椅,这些在曹雪芹生活的清前期是很典型的陈设。只是,流行于明朝的交椅在此时的使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一种固定性陈设。此时,较为熟知的两张椅子中间夹一只茶几的典型格局还未见形成。及至乾隆以后,八张椅子四只茶几的家居形式才频繁地出现在晚清的小说中,例如《官场现形记》中写道“天然几上一个古鼎、一个瓶、一面镜子;居中一张方桌,两旁八张椅子四个茶几”。
而清代的卧房陈设在《红楼梦》中也多有描述。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线蟒靠背,石青金线蟒引枕,秋香色金线蟒大条褥。两边设着一对儿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具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此处描写的是王夫人的起居住所。作为贾府的实权人物,王夫人的卧房布置还是非常奢华的,蟒纹彰显出她的身份地位,大炕两边一对儿梅花式洋漆小几,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子并四副脚踏,椅的两边有一对儿高几。当然,《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在描写中也会有一定的艺术处理成分。
如果笼统地概括清代起居处所的固定陈设,就是炕上左右置炕案,当中置炕桌、炕屏,炕下一排椅或杌,近门的椅或凳,是晚辈在长辈面前的座位,很明显地分出尊卑,顺墙一张大翘头案,案前一张方桌,左右两张椅或杌,这是最普通的陈设格式。
>> 胡适故居
而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非固定陈设。如果说明代的家具摆放,灵活性大,移动频繁,到了清代则固定性的陈设多起来,但像吃饭这种日常活动,却仍有很大的灵活性。清代没有指定的饭厅,往往是居住在某个院落的某一间房,就习惯性地在某一间房的堂屋开饭。而堂屋有固定的陈设格式,不能随意改动,所以必须临时安放吃饭的桌椅,饭毕再行撤去。赶上赏花、赏月,饭局就干脆设在某个露天院落里,然后根据宴客的规模大小和性质不同来选择地点并调动家具。根据尊卑有序的原则,何种家具何种人使用,都有既定规矩。奴仆身份的人进入上房只有主人赏座的情况下才可落座,坐具也只是脚踏而已。比较开明的主人,也有打破尊卑长幼秩序的,让奴仆随意入座,但这种情况为之甚少。
待到逢年过节,自然又有一番变化。国人讲究喜气盈门,年节室内陈设不仅为了舒适,更出于装饰的考量,这其中尤以铺设为重,有缎、缂丝、织锦材质的桌围、桌套、桌搭、椅披等。此类物品只年节才用,而在平日里,椅垫、凳套、炕毡、坐褥、靠背、引枕是必不可少的。
清代的床与明代的陈设格式区别较大。清代出现了不可移动的床,即炕和架子床的结合体,这源于满族人喜睡炕的生活习惯。比较典型的是皇宫寝殿,如乾清宫东暖阁,落地罩内楠木包镶床。
>> 纪晓岚故居
总体来说,清代继承与发展了明代的陈设艺术,将其推向了形式化的顶点,与此同时,在陈设风格上由明代的疏朗之风渐渐步入了追求奢华的另一境地,尤其是统治阶级,最终在耽于浮华中走入了末路。
- 上一篇:清代宫殿及家具唯用金丝楠木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